秋分養(yǎng)生注意什么
1,、護體
在風多干燥的秋季,燥邪入侵會使人得病,,常稱為“秋燥”,。如果不注意養(yǎng)生,當溫度和濕度發(fā)生較大變化時,,人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,,最常見的就是感冒,、咳嗽。
秋燥又可分為“溫燥”和“涼燥”,,它們的結果都會導致陰津耗損,,出現(xiàn)皮膚干燥和體液丟失等癥狀,并傷及人體肺部,。其癥狀主要表現(xiàn)為口干,、唇裂、鼻塞,、咽痛,、陣發(fā)性干咳,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帶血的痰等一系列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“干燥癥”,。
2,、飲食
需要提醒的是,秋分的“燥”不同于白露的“燥”,。秋分的“燥”是涼燥,,而白露的“燥”是“溫燥”,因此,,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,、溫潤為主的食物,如芝麻,、核桃,、糯米等。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,,其中藕,、荸薺、甘蔗,、秋梨,、柑橘、山楂,、蘋果,、葡萄、百合,、銀耳,、柿子、芝麻,、蜂蜜等,,都是此時調養(yǎng)佐餐的圣品。
在秋分時節(jié),,可適當多吃些辛酸味,、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,,特別是白蘿卜、胡蘿卜,。秋分養(yǎng)生雖然以多吃“辛酸”果蔬為主,,但也不可吃得太飽,以免造成腸胃積滯,。需要注意的是,,秋分后寒涼氣氛日漸濃郁,如果脾胃不好,、經常腹瀉的人,,水果吃多了還容易誘發(fā)或加重病情。
3,、運動
秋季養(yǎng)生,,以“收”為主。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,、活動量不大的項目,,比如:步行、打太極拳,、騎自行車,、跳舞等,以防出汗過多,,陽氣耗損,。運動時以周身微熱、尚未出汗最佳,,汗出即可停止,,切勿大汗淋漓,這樣既可得到鍛煉,,又可避免寒氣通過毛孔進入人體,,引發(fā)疾病,。運動不宜過早或過晚,,最好太陽升起來之后開始,太陽落山前就結束,。
4,、進補
“春夏養(yǎng)陽、秋冬養(yǎng)陰”,,現(xiàn)在正是秋季進補的好時節(jié),,但秋分時節(jié)進補,不可太過,,要適量,。忌無病進補,,既增加開支,又害自身,;忌慕名進補,,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可能會導致過度興奮、血壓升高等,;進補應分清虛實,,虛病又有陰虛、陽虛,、氣虛,、血虛之分,只有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,。
5,、防病:秋分灸
秋分過后,,天氣逐漸轉涼,,此時艾灸可以扶助陽氣,提高機體免疫力,,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,。反復呼吸道感染、咳嗽,、慢性支氣管炎,、哮喘、慢性咽炎,、過敏性鼻炎,、虛寒性胃腸病、虛寒性腰腿痛,、肩周炎,、風濕性關節(jié)炎、類風濕性關節(jié)炎,、凍瘡等患者艾灸更為有效,。如果居家秋分灸,一般在秋分節(jié)氣當天以及前7天,、后7天,,共15天,每天操作,,不要有間隔,,這樣療效比較好。
熱象明顯者慎做秋分灸?!皽責岑煼ā睂τ跓嵯竺黠@者來說可謂“熱上加熱”,。咳嗽時痰黃,、尿少,、大便干澀,多數屬于熱癥;發(fā)燒,、猛烈咳嗽甚至咳出血來,,也屬于明顯熱象,皆不宜做秋分灸,。糖尿病者易留疤,,應慎施灸。孕婦的腹部腧穴禁止施灸,。老人的皮膚感覺遲鈍易燙傷,,應由家人幫忙施灸。家人施灸時可將食指與中指置于穴位兩側,,代老人感受熱度,。
6、起居
秋季,,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,,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,宜早睡早起,。早睡順應陰精的收藏,,以養(yǎng)“收”氣;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長,,使肺氣得以舒展,。夜愈深,寒氣愈重,,易入侵體內,,給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隱患,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,。
7,、情志
秋季日照減少、氣溫漸降,、花木凋零,,一部分人容易產生憂郁傷感情緒,,導致體內分泌紊亂,,產生疾病。因此,要注意培養(yǎng)樂觀情緒,,保持神志安寧,、心情舒暢,以適應秋天平容之氣,。此時最適宜的運動莫過于登山,,在晴朗的日子里,登高望遠,,心情愉快的同時,,也鍛煉了身體,身心都能得到放松,。
聲明:以上內容源于程序系統(tǒng)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,,僅供您參考使用,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,,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,。申請刪除>> 糾錯>>